70乘70公分木板烙畫。此件以寫實手法製作、規格略大四平方呎的木板烙畫,無論色彩的運用與造型的掌握,均有很高的藝術水平,市場售價約1600加幣。
越南華裔藝術家李克柔抽象磨漆畫,具有很強的藝術表現力。

      談到「畫」這個名詞時,基於文化背景、生活條件和學習經驗,華人的條件反射大多偏向以手執筆、在白色平面空間勾畫出來的作品;例如水墨畫、素描、水彩、油畫。其實就創作材料與技法而言,畫的種類可謂林林總總。限於篇幅,筆者簡要介紹柏油畫、沙畫、烙畫及磨漆畫等較為冷門的畫種

      筆者幼年時期在台灣曾見過邱錫勳先生以柏油作畫,基本概念是以燒融的柏油(瀝青),透過澆、滴、流等方式在硬板上進行主體創作,待柏油變硬後,再作後續處理及收拾,畫面以凸起的黑色線條與色塊為主,相當立體、有趣。因為邱先生長期進行研究,製作技巧純熟,成品具有很不錯的藝術效果,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台灣管轄的偏遠小島,大多具有大量潔白細淨的貝殼沙,其中有些還有官兵長年駐紮;不知何時、何人的無心插柳,讓以沙為主要製作原料的沙畫得到很好的發展,逐漸成為這些小島的一大「特色產品」。(這種藝品可以長期保存和懸掛欣賞,和時下歐美流行的現場沙畫表演不同。) 許多年前,曾有在東沙服役的朋友寄贈筆者家人一件自製的風景畫,無論構圖、造型、色彩都很具水準,相當令人驚艷,迄今仍完好無損的放置在筆者的台北住家。

      最近筆者經過藝廊顧客的引介,看到了一批相當精美的烙畫。這種又稱燙畫或火筆畫的作畫方式,是利用燒熱的烙鐵 (現多運用電烙) 在物體上燙製圖案。從製作過程來說,烙畫因為無法擺脫工藝性質較高的「原罪」,很不容易打進主流收藏行列。但客觀而言,烙畫中的精品,其藝術效果十分令人驚艷,所費功夫與時間也顯而易見,作為家庭裝飾與高檔禮品,是相當物美價廉的選擇。

      以樹漆為主要製作原料的漆器,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相當流行,相關技法在日本得到很好的保存和運用,也在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持續發展。如今,借鑑傳統漆器技法的磨漆畫,已經成為越南人引以為傲的「國畫」。簡單來說,磨漆畫是以樹漆為顏料,經過逐步描繪與研磨而製作出來的畫,工序繁複而費時,作品具有色調明朗、層次豐富、立體感強等特點。近幾年來,磨漆畫已逐漸為歐美人士所認識與喜愛,但在中國仍屬小眾市場,需要有心人的努力推廣。

(本文刊登於2013年10月26日加拿大明報周刊"評價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