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華女士遺作 "工筆雙清圖"
陳美華女士遺作"寫意雙清圖"
陳美華女士遺作 "山鳴谷應"
高瀅先生狂草長卷 (局部)
高瀅於藝廊示範講學
高瀅於藝廊高唱民歌
高瀅與呂祐章老師於藝廊合作 (呂老師繪翠禽)
高瀅於書法作品前 (已蒙多城藏家購藏) 高唱古詞赤壁懷古
高瀅於藝廊接受名人名商首席記者格格採訪

 

藝廊主持人高耀星之母陳美華女士,於2013年9月1日蒙 主恩召,享年67歲。她自幼熱愛丹青及詩文,生前擅長工筆仕女及兼工帶寫的花鳥和山水畫,作品具有極高的才情與品味,相當令人驚艷!

 

陳女士原計畫與高大師於九月下旬同行訪加,今遭逢鉅變,我們在萬般不捨之際,決定在展出高瀅詩書畫作品時,一併呈現陳女士部分遺作,以為紀念。

 

活動內容 :  展出詩書畫作品共50件

                藝術與人生講座 (主持: 高耀星博士  主講: 高瀅先生 )

                現場書畫示範    

                小型音樂會

時      間 : 十月十二日至廿日 (詳情另行公佈)

 

點擊觀看高瀅藝術簡歷


點擊觀看此次展出部分高瀅作品

 

 

附 :

 

無盡感懷 : 先母陳美華女士小傳

 

我敬愛的母親陳美華女士,於194752日出生自台灣彰化縣二林鎮的書香門第,上有長兄崧鏵及長姐麗華,下有小妹櫻樺。祖父陳朝芹是一位醫術精湛、擅長武藝的名中醫,古道熱腸、扶貧濟弱,贏得鄉里的敬重。父親陳钿濤三郎歷經傳統家學與日式教育薰陶,是一個頗愛追求時尚的才子,興趣包括木工、園藝、繪畫、二胡及從事各種新奇試驗。這樣的家庭淵源,為她一生為人寬厚、勤謹、熱愛學習的個性,以及她的多才多藝下了最佳的註腳。

 

 

她和家父高瀅的婚姻是在1964 年由其祖父作主訂下的,當時她只是個十八歲的少女。據說,老人家在和這位隻身隨著國民政府遷台、較其孫女年長十五歲的山東人初次面談後,對他的學識和才藝極為欣賞,主動以毛筆書信表態,促成良緣。然而訂親的微薄聘禮及喜餅錢,仍然超過這位外省子弟的能力,經向朋友借貸才得以湊齊。遙想當年老人家不計出身和背景、只認品德與才情的心胸及見識,著實令人敬佩。

 

 

她新婚不久隨即有喜,經其祖父觀相、號脈後斷言吾孫女必得麟兒,預先取名高耀星;1965年隆冬胎兒順利產下,即為本文作者。1976年,四十五歲的家父仍是一介清廉自持公務人員,卅歲的她已經成為二男三女的母親;除此,尚需奉養罹患肝疾的老父。眼見丈夫之薄薪斷難支持全家生計,遑論培養子女學藝與供應丈夫從事書畫創作,她斷然作起小本生意;方式包括路邊擺攤、經營商鋪和駕車定點販售,種類則以各色蔬果、早點、小吃、冰品為主。猛然憶往,全家大小連同投靠同居的親友往往十數口,在長久的歲月中,不但未曾挨餓,還可以隨著時令享受各樣口福,豈能不歸功於她的智慧?

 

 

她傾力培養兒女和丈夫的決心,超乎一般人能想像。在沉重的經濟壓力下,她仍透過當時民間通行的互助借款(標會),歡歡喜喜地送二女月雁出國交流、為次子耀泓聘請繪畫名師 (弟弟亦不負期望,順利考入當時首屈一指的國立藝專西畫專業)、為么女月怡購買鋼琴並長年供應學習。長子耀星與長女月霞上大學後的生活多在異鄉度過,但也時時得到她的探視與關懷。我直至數年前方才得知,她當年為了培養兒女所積欠的債務,是經過漫長的拼搏才逐步還清的。迄今,她的兒子、女兒、媳婦、女婿共計十人,各自具有博士、碩士及學士學位,在哲學、文學、藝術、護理、神學、教育等領域各有所成;孫子、孫女、外孫、外孫女共計六人,其中有兩位分別加拿大約克大學及台灣師範大學就讀美術設計專業;其餘四位較年幼者,亦對美術創作具有極高興趣,並在各種比賽中獲得獎項。特別值得紀念的是,在她悉心的支持下,家父高瀅得以在公餘全力投入藝事,經過四十餘年艱苦奮鬥,終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大放異彩,獲邀於中國館、台灣館及寧波館舉行書畫個展及現場揮毫,為兩岸眾多名家之唯一特例。此外,山東高瀅書畫院(20084月開幕)、高瀅書畫院多倫多藝廊 (201010月開幕)、山東高瀅美術館 (20139月落成、預定20144月開幕) 的相繼成立與持續發展,也處處展現了她的巧思和心血。

 

 

她的幽默、機智與才藝是許多人共同的回憶。她喜歡以俗諺和典故來傳達信息,往往能以四兩撥千斤的方式,幫助別人紓解情緒與排除問題。她自幼熱愛丹青及詩文,年輕時所作的工筆仕女與翎毛作品,今日讀之,仍然令人驚艷。惟因長期忙於操持家務及全力支持家父藝術事業,她僅於近幾年來方稍得閒,得以重拾書畫創作及反覆品讀紅樓鉅著。她所創作兼工帶寫的花鳥和山水畫,配上家父題上的詩文,呈現出極高的才情與品味,也反映出夫妻二人琴瑟和鳴的生活雅趣。

 

 

她雖僅享年六十七歲,但一生真誠關愛他人,散發出驚人的能量。五名子女的同學和朋友中,不少人將位於陽明山麓的日式舊屋當成心目中的另一個家;向家父習畫的學生中,有許多人口喊師母,實則以兒女之情事之。她於九月一日驟然辭世,雖然家父不欲太過驚擾親友,僅匆促發出數十份訃聞,但七日後舉辦安息聚會的景行廳 (台北市立殯儀館最高規格的場地,一般民眾鮮少租用) 仍然坐滿了前來送行的悼唁者,有許多晚到者必須站立參與聚會。

 

 

她的良善十分蒙   神喜悅,子孫兩代迄今已有十名全職或兼職的神職人員,丈夫亦為虔誠的基督徒。她在進入加護病房前,由剛滿廿歲的長孫女源勵親自施洗,入水前猶不忘親自洗淨雙腳,至為敬虔。她臨終時的面容紅潤,滿有平安光輝,醫護人員與化妝師都驚嘆少見。她的一生,為主耶穌的恩典作了美好的見證!

 

 

我有幸和先母陳美華女士共度地上四十八年的情緣;期待來日神國相見,同享無邊尊榮和喜樂!                                                                                                                                      

                                   陳美華女士長子       高耀星     2013922日敬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