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意境與當代精神 : 評高瀅先生的書畫

游藝於兩岸的書畫家高瀅是高瀅書畫院的榮譽院長。他自幼愛好書畫,追隨當代名師多人,並堅持努力不輟。他擅長寫意花卉,用色不避流俗。一般專業畫家避用的大紅、嫩綠、鮮黃等「俗色」,經過他熟練的筆法和巧妙的佈局,反而產生出令人驚艷的效果,將大度雍容的牡丹及青春嬌嫩的玫瑰,表達得繁茂鮮活、出凡脫俗,充分發揮了色彩的創造性和愉悅性。

他在寫作牡丹和玫瑰時,刻意不在葉子上勾畫筋脈,這與一般畫家在點染葉片處於半乾的狀態下,以重色勾筋的作法大相逕庭。依據他仔細觀察及寫生所得,在正常的賞花距離下,葉片的筋脈是無法看見的。畫家勾寫筋脈,主要目的是為了體現書法線條之美,此外也有交代枝葉走向的用意。但他在累積多年的創作及研究經驗後,發現不勾葉片筋脈不但不影響牡丹及玫瑰的真態,同時也無妨客觀物理的呈現,反而營造出一種舒展、俊逸的氣息。他這些勇於挑戰既定成法的個性,正是他能在傳統繪畫中突顯當代精神,並在書畫界形成了自己獨特藝術風格的主要原因。

因為高瀅以花卉揚名畫壇,較少人評論他的書法。其實他曾於一九九七年在海峽兩岸同時獲得書法展金獎,書法造詣與當今第一流書家相較亦毫不遜色。他將書畫視作同質異體,進行了長達40餘年的探索與實踐,全面實現了書與畫的融合。藝術評論家張漱耳推崇高瀅精通各種書體,尤其擅長行草,作品奔放率真、氣勢靈活機動。他又指出高瀅深諳「書畫同源」之理,比如他筆下的牡丹嫩葉,以王羲之的行草寫之,突出一個「逸」字;牡丹老葉,則以顏魯公的楷體表現,突出一個「重」字;嫩枝用篆籀的筆法,老枝用隸書筆法,亦各取其用筆特點。一幅畫包含了行、楷、隸、篆,體現出各種輕重緩急的節奏及抑揚頓挫的力度。「書畫同源」以及南朝藝術理論家謝赫提出的「骨法用筆」,在高瀅的作品中得到了高度的發揮和印證。

高瀅電視專訪 (點擊觀看)

Mr. Kao Ying (middle) was invited to hold a personal exhibition at the 2010 Shanghai Expo.. The above photo was taken when the Deputy Minister of Finance (right) hosted the official ceremony celebrating Mr. Kao's contribution to the event.    

高瀅於上海世博台灣館現場揮毫後與館長合影。
高瀅夫婦於上海世博寧波館現場揮毫後與館長(左一)合影。

山東省長姜大明(中)於2011年七月訪台晚宴,獲贈高瀅(左)八呎牡丹為禮。

Peonies and Wisterias
Ro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