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序言

高耀星 博士

中國書畫的學習與創作,和書畫家們的個人生活經驗習習相關,其中既有牢不可破的共識,也有顯而易見的差異。經過長達數千年計的歲月,出自不同時期與地域的創作者,基於這些共識和差異,逐漸發展出豐富的藝術語彙,藉以呈現多樣的風格與面貌,並匯集成壯闊而澎湃的藝術長流。

 

整體而言,古人的文化氛圍、生活歷練和精神狀態已經難以複製。我們已然無法期待今人於既有的生活環境下,繼續在筆墨與學養上超越范寬、蘇軾、黃賓虹等巨匠。依此而論,如果機械式地繼續以謝赫提出的六法為準則來進行創作與評論,勢將無法突破固有的審美界限,則所謂 “中國畫已陷入窮途末路” 之議,亦未嘗無其立場。所幸,努力在傳統基礎上發展個人風格與面貌,一直是歷代中國書畫家們最可貴與可愛之處。而個人風格與面貌,又和創新精神與當代意識緊密合拍。即以近百年來的中國藝壇名家而言,一旦進入創作成熟期,大多在傳統基礎上與時俱進,不斷尋求在作品中反映所處時代的精神與氣息,此亦 “傳統書畫” 迄今仍生生不息、未見衰落之主因。

 

從各種角度來看,在過去數十年中,中國書畫家們處於一個前所未有的時空交界。開放的社會, 便捷的交通,發達的資訊,先進的科技,活躍的市場...,這些客觀條件,只要運籌得當,都可成為攀登藝術高峰的助力。我們透過四十二位參展書畫家的作品,直觀感受了跨越三個世代的藝術激情,也見證了前述 “在傳統基礎上與時俱進” 的集體努力成果。無論已故的藝術大師 (例如劉知白、李震堅、李奇茂、方增先),盛年的中流砥柱 (例如劉健、周京新、劉西洁、趙躍鵬、黃駿、林海鐘、姜永安、花俊、劉向平),青年的新銳畫家(例如周晉、潘汶汛、周青、蔡棟),他們的 “扎根於傳統” 與 “不安於現狀”,當為欣賞者同時帶來 “靜逸的優雅” 與 “動態的衝擊”,而兩者之間卻又無任何的違和感!此外,已故世界華語詩壇泰斗洛夫與上海書協名譽主席周志高,均曾致力當代書法的創作與發展,從他們此次入展的作品中,我們感受到充分的文化養分,亦窺見了一條中華文脈的陽光大道。

 

因為此次展出以側重文人情懷與筆墨意趣的水墨畫為主,在整合參展作品和與部分參展書畫家面對面交流的過程中,我和加拿大收藏家協會周岳平會長共同訂下了 “東方既白” 這個主題,主要著眼如下 :

 

第一、中國水墨畫與文人畫雖非同義詞,但兩者關聯既深且遠。蘇軾作為文人畫理論之奠基者與倡議者,無論才情、人品、學問與藝術成就,在中國書畫家心目中,均具無可替代之地位。故以其名句作為展覽主題,兼表崇敬、緬懷與師法之意。

 

第二、“當代中國書畫家應當努力與國際融合與接軌”之議,曾在華人藝術界引起探討,並受到相當支持。我們認為,作為當代中國書畫家,理當廣泛吸收一切有益的養分來豐富自己,然而,一旦貶抑、甚至喪失傳統根基,再多的 “融合” 與 “接軌” 均是枉然!從此次參展人的平生論述與作品中,我們明確感知到一份自信心與責任感。“東方既白” 既是體悟,亦是期許。以文人意識為根底的中國水墨畫,一但賦予時代精神,即如旭日東昇,持續 “以我為主”,生生不息,絕對具有綿延不絕的發展空間。

 

第三、庚子全球疫情延續迄今,加之全球接二連三的災患,除了引發人心普遍的不安,更造成人類整體各個面向的巨大損失。然而,這個 “漫慢長夜” 也給了習慣忙碌的人們一次思索、反省與策勵的機會。“東方既白” 是自然規律,也是我們共同的期盼!即使面對諸般客觀限制,我們仍願透過這次展覽,同步向公眾傳遞正能量,預告曙光再現!

 

此次參展藝術家排序以生日為準,蓋欲彰顯少長咸集、以文交契、以藝會友之精神。籌辦過程得到參展人、收藏家,以及中、加藝文界與學術圈諸多師友的支持,謹此致謝!